咨询热线:400-066-2698
咨询热线:400-066-2698
更新时间:2025-05-08 04:42:57 作者: 豪克能应力消除设备
在当今科技革命的浪潮中,AI已经成为推动行业变革的核心动力。北京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愈发显得重要,3月18日举行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预热集体采访中披露,北京已聚集近10家“人工智能+新材料”创新型企业,占全国总数的三分之一,成为这一领域的领军者。
新材料作为现代产业的重要支柱,开发过程往往耗时耗力,从理论研究到应用阶段至少需要二三十年。但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进步,新材料的研发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转变。
中国科学院院士鄂维南表示:“AI正在重新定义材料科学的研发方式。”以深势科技为例,该公司通过智能计算模拟和高通量筛选,使得新能源汽车电池材料的研发周期从18个月缩短至12个月,研发效率提高近三分之一。
“通过先进的计算模拟,我们也可以预测数十万种材料配方,并筛选出最具潜力的几种进行实验,从而节约时机和成本。”深势科技副总裁刘会师这样描述他们的工作。
传统实验室的日常工作流程正在被智能化的实验室所取代。在深云智合的智能实验室中,科研火力全开,自动化设备24小时不停运作,科研人员仅需通过手机或平板远程监控,便可完成上百次实验,高效且精确。
“过去需要10到20天的科研工作,如今1到2天就能完成。”深云智合创始人刘宇宙说。
在产业应用中,北京的创新成果也逐渐显现。比如,小米发布的SU7和SU7Ultra车型搭载的“泰坦合金”材料,正是AI与新材料结合的典范。小米通过自研的材料AI仿真系统,快速锁定最优合金配方,大幅度的提高了车身的结构强度,减轻了车身重量。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也在短短六个月内设计出全球最强高性能抗氢材料,展示了AI赋能新材料的强大威力。随着《北京市加快推进“人工智能+新材料”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的发布,北京将在未来进一步巩固其技术、人才和应用生态的优势。
北京不仅是科学技术创新的源头,更是“AI+新材料”发展的高地。计划到2027年,形成15个人AI赋能的新材料标杆性产品,助力中国在全球材料科技领域占得更大一席之地。随着这一政策的实施,能预见,更多来自北京的创新成果将引领全球科学技术的未来。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